灾难与焦虑

12/02/2023

我终于面对年轻人承认了——他们生活很难。

年轻人,真的会比我们难吗?"卷"和"躺平"听了有些年了。他们其实很焦虑,经历了"比过去差"的过程,不知道下行是10年,30年,还是50、70年,看不到希望在哪里。

我知道,他们的未来是他们每个人汇聚在一起成为一股洪流而造就的,他们每个自己都是始作俑者。但,每个人在这场造就中,具体要面对什么、经历什么,又承受什么呢?

常会想起自己小时候物质贫乏的生活,那时候从来不曾想象能有后来这一切,那么,也一定该有一个我们现在还不敢想象的丰富未来等着年轻人吧?社会是这样循环发展的吗?

2020年,我时不时做些油管搬新闻的事,说过几次"由俭入奢易、由奢入俭难"。李骏说,倒不是因为我这句话,但他从我的表情和语气里,总感到一些令人担忧的焦虑。

从2020年开始,灾难距离我们每个人都近了,各种所谓的"不稳定因素",极端事件频发,到了2022年2月,Covid还没过去,俄乌战争开始,到了2023年2月,Covid的后遗症还不明朗,俄乌战争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告一段落,通货膨胀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,土耳其地震了。

一位朋友说,每次看土耳其的新闻都会流泪,自己感觉已经很衰了,所以,就不敢再看土耳其新闻了。急速蹿升的死亡人数,从大几千,到过万,到距离三万不远了,到预计恐超五万,都是数字,简单的、冰冷的、没有生命气息的数字,你有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吗?

我脑子里萦绕着自己比较熟悉的事件,自己熟悉的事件更真切地把自己带入土耳其和叙利亚的惨状。

我想起了算是有一点局部亲身经历的唐山的"蓝光闪过之后"(1976),还想起了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2021年我们还参加了《念念》的汶川(2008),还有那些弯曲的然后拉直的钢筋。

真的不希望——因着把一次灾难往深处看,就也看到另一次灾难的深处。但这种"不希望",只能是表白自己很善良的口号,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用啊?

土耳其的旧建筑改造没有依计执行,很多新建筑并不达标,相似的人性,相似的故事,不同的地方,不同的种族,因着对一些人往深处看,也看到了另一些人的深处。

一月份刚刚去过一趟土耳其伊斯坦布尔,当然,仅仅停留了6天,仅仅住了一座城市,要说心愿,除了南部安塔利亚、腹地的卡帕多奇亚,徐晖还真的说了,很想去接壤叙利亚的地方看看。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线是挺长的,但假如去的话,多半是去接壤部的最西边那里,也就是这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。

一边是令人目瞪口呆的科技的疯狂进步,AI替我们搜集、分拣信息,还抄袭并总结我们的思考,另一边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战争、地震,人祸、天灾,不断重演,一切由人来默默承受。

这些天还常常想起捷克一栋1920-1930年代修建的奢华的功能主义建筑,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图跟哈特别墅。那栋别墅的设计,即便放到当下,其前卫特征也不输其他,但我久久不能忘的,其实是别墅主人的故事。

这对富有的且很有美学品味的夫妇,带着子女,仅仅在这座别墅里生活了十年,就开始战争逃亡,颠沛流离。

在写这座别墅的小文章时,我曾提到主人公的命运,当时我像看电影看小说那般在心里想着,都是过去的事儿了。我从来没有往"历史都是当代史"上面扯,一厢情愿地觉得我们已经和过去的黑暗、过去的动荡、过去的饥荒...拉开了距离,过去的一切大的负面早已远去。

图跟哈特夫妇在修造这栋别墅的时候,难道不是这样认为的吗?然后呢?

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我们的年轻人,将会面对什么样的生活、社会和挑战?

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!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.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! Get started